共有的家——余村村舍改造
余村是安吉县天荒坪镇的一个小山村,也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余村村落环境不断提升,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完成了更新与蜕变。为了承接与日俱增的观光客,余村村落周边的公共设施与主干道两侧文旅更新已较为完善。相对而言,后巷的整体风貌与环境品质还需进一步提升。为此,天荒坪镇政府在近年先后展开对后巷道路环境和老旧民宅的更新计划。体集建筑参与了余村后巷街角的一栋民宅的半公共化改造,以此为契机介入了村落持续更新的进程。
私人产权的半公共化
自2022年,天荒坪政府启动了“余村合伙人计划”,这一乡村发展倡议旨在吸引各地年轻人返回乡村,推动当地的更新与发展。该计划通过政府出资租用部分闲置民宅用以公共化改造,并保留一部分供原村民自住,为期10年,实现了民宅使用权的共享。作为“余村合伙人”之一,文益社团队提出了将李叔(余村村民)自宅的南侧部分改造为容纳客房、义工宿舍、客厅、书房、厨房及咖啡区等多种功能的计划,让房子转变为新村民与老村民共有的家。
∇ 改造前的李叔家
分户墙引发的剖面策略
建筑原为一栋三开间的两层小楼,底层将改造成含客厅、书房、厨房及吧台的会客空间,二、三层则设置为客房和义工宿舍。李叔保留的自住部分是北侧单层部分,与南侧改造部分之间一墙之隔。为了保障施工期间李叔的正常居住,分户墙不可拆,这成为空间与结构设计的关键线索。
∇ 剖透视
原建筑为三开间,由于一层共用分户墙的存在使得室内光线昏暗。设计因此将底层三间空间打通,楼梯靠近北侧的分户墙设置,形成一个光通道,引导自然光进入一层客厅,确保公共区域的明亮。楼梯不再是独立的封闭空间,而是延续公共空间的流动,形成了从街道到庭院,客厅、楼梯与屋顶露台的连续体验。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