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设计风向感谢来自 IN.X屋里门外设计 的餐饮空间项目案例分享:
∇ 四季民福马连道店建筑改造后
1981年,四季民福马连道店所在建筑落成,建筑位于红莲路与马连道胡同西北相交处,作为纸库厂房用于纸浆和成品纸存放。原建筑采用常见于工业时代的无梁楼盖结构——即楼面荷载直接通过有柱帽立柱传至基础,这类结构体系曾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中,是典型的仓库功能形态。
∇ 四季民福马连道店建筑改造前
∇ 曾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中的无梁楼盖结构
经过40年变迁,建筑空间几经易手,期间用途已不可考。2020年,作为四季民福新址交到吴为手中时,城市及设计师对存量建筑的更新改造正在城市中活跃发生。
01/守住超级体量
∇ 四角柱帽与蜂窝屋面是建筑内部的强符号特征
柱网间距5.6米35根立柱撑起原建筑空间,单层净空高度达到5.8米。规整空间、良好通风和卫生条件是原建筑的天然优势,巨大的四角柱帽与蜂窝屋面成为建筑内部的强符号特征。与此同时,新餐饮空间对坪效提升的需求也不得不被纳入设计考量。
∇ 一层、二层平面布局图
∇ 空间概念分析图
∇ 扶梯旁的一层包间被老青砖围合在内部
∇ 青砖材质体现的包间内墙
为了留存原建筑对于餐饮空间而言宝贵的“超级体量”和大尺度的恢弘写意,设计师将内部空间拆解为两个互为负形空间的模块——一层开放区+二层F形环绕区,位于二层环绕区下方的空间则分布鸭炉、后厨、包房等闭合功能空间。
∇ 扶梯与空中环游廊道串联整个空间
通过东西两处楼梯的连接,空中环游廊道将整个餐厅面貌收入视野,雕塑感强烈的扶梯折线上升,作为构成动线的功能部件以外也是空间中的视觉焦点。
行至首层鸭炉上方的二层“舞台”,360度开放场景使人置身于盛大开阔的“殿宇”——立柱高耸斑驳、“穹顶”向上挑起、立面将新旧材料接续。巨大的空间留白被释放,餐厅体验在这一刻被拉向峰值。
02/场景、时间、人
∇ 红色庞然”藻井”结构从天花垂下
空间自开阔的等位区而起,从天花垂下的庞然”藻井”结构以热烈的红色打开专属于四季民福的烟火气,雕塑感的倒挂模块将围合等位区的人情气韵聚拢,镜面则将中央景观二次投射向屋面,在垂直方向拉伸视线,此时此地,甚至能获得优于室外花园的满足体验。
∇ 重新找回与水相处的乐趣
当人们已经习惯了高密度的居住和就餐环境,新空间里独立占据整个区域的水景与山石甚至有点奢侈,我们似乎能重新找回和水相处的乐趣,垂下的柿子树枝条将记忆倒回童年四合院记忆里的一帧。
∇ 近乎于宏大的场景里平和与气度共存一处
延续四季民福的品牌理念,质地密实、颗粒细腻的故宫金砖与京城民居常见的灰调青砖,与大面积保留的清水泥素面墙体一起构建出空间底色。近乎于宏大的场景里,肃然静默的空间、粗糙温煦的肌理、鼓动的水流与日常情愫叠加,平和与气度共存一处。
∇ 体量巨大的吧台是空间中的现代模块
红色吧台区构建出另外一个场景——5.2米高的红色立面向上延伸、弯曲成弧形顶面与建筑结构相接形成灰色水泥盒子中一个嵌套的模块,古老京城似乎正从这一隅慢慢醒来,被注入鲜活涌动的生命力。
∇ 大面积渲染的蓝色灯光从天花及部分墙面“溢出”
进入晚餐时段,大面积渲染的蓝色灯光从天花及部分墙面“溢出”,如同数字化的夜晚天光。当代设计手法、传统地域文化与旧建筑符号交汇成动态的时间线,和进入空间的每个人发生交互。
03/大众餐饮“再定义”
在道路与住宅密集排布的马连道区域,全新的空间无论作为面向周边人群的新餐饮场所,还是作为接续旧建筑的更新尝试,它都以最节能、最高效的方式在快速更新后提供了现在的诸多可能性。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让人们习惯于狭小拥挤的餐饮空间,当我们以在“网红店”争得一张小桌为乐时,四季民福拿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在创造颠覆性的舒适就餐体验的同时,新空间以适度的切入点完成了对老建筑的彻底更新,建筑旧影成为了构建新场所的一部分基因,在迭代中获得1+1远大于2的效果。
四季民福作为成熟的京城餐饮品牌已经走过了14年,面对年轻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客群和不断多元化的餐饮需求,走出曾经的“安全地带”势在必行,IN.X屋里门外策略餐饮设计以不断升级的品牌形象重新建立食客的认知与粘性,和新的餐饮、社交、城市需求更紧密地连结,四季民福正为大众餐饮的“再定义”迈出探索的一步。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四季民福马连道店
项目地点:中国 · 北京
项目面积:1260 ㎡
室内设计:IN.X屋里门外设计
设计主创:吴为
公司网站:www.inxid.com
设计团队:刘晨阳 贾琦峰 李岩
室内陈设:宋江丽 金升旭 应哲光
灯光设计:朱海燕
项目摄影:郑焰
项目策划:楽品牌策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