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实现一个前店后坊的小理想|
二零年的一月,第一次走进方砖厂胡同里的这个院子。院子有两个院门,南边通向方砖厂胡同,那里连接着南锣鼓巷和鼓楼,热闹,市井。北边直接对着另外一条胡同,安静,内敛。然而内部,跟胡同里大多数共生院一样,杂乱、私搭乱建的棚子几乎填满了整个院子。
院中唯二有辨识度的是夹缝中的一棵柿子树,和屋顶上的露台,于是我便开始期待,在夏日屋顶上的“一袭凉风”,在秋日满枝头的“柿柿如意”。就这样,介介工作室在胡同里的第三个办公场所便定了下来。小时候埋下的“开个茶室”的种子也慢慢生根发芽了起来…….
|造舟记-描述一个在胡同里的小世界|
二二年的年末,随着疫情结束,我们开始启动工作室改造计划。场地位置在什刹海东边的胡同里,与鼓楼和南锣鼓巷比邻而居,周边都是老北京的四合院,从工作室到什刹海只需要跨过一条马路。站在露台高出远眺什刹海,周边的四合院犹如一艘艘小船在海上漂漾,在这样一个场地环境下,我开始试图去描绘一个属于我们自己世界里的超现实场景。
“在什刹海蜿蜒的海面上,数叶扁舟摇曳,海岸上停泊着无数的船舟,画舫,而介介也是其中的一只,随着波浪涌起,荡漾,周游京城。我们在自己的绿篷船里摘窗品茶,听浪声抚琴。是夜,明灯升起,我们在甲板上任海风拂过,融入无边墨色里,浪无穷尽。”这便是我们要造的船。是以“造舟记“成为工作室新办公场地的设计概念和出发点。
|独上东楼-夜航船的类比|
绿篷船是东楼二层露台的主要构筑之一,架在屋檐之上。其造型如海浪之上的一艘蓬船。形成大船上的“舞台“和茶亭空间。
∇ 改造之前的露台屋顶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除投稿授权发布外,其他文字内容均为原创,享有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包括且不限于:媒体、网站、公众号等)。所有项目照片/设计图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部分内容源自网络公开资源或用户分享,如若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